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与东盟合作新契机研讨会 严雪摄
大公网10月12日讯(记者严雪)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但由于在南海争端上的分歧,曾经协助彼此成为亲密伙伴的热诚似乎消退了。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和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东盟国家是否和中国能找到合作的新契机?10月11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与东盟合作新契机研讨会,为双方未来合作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开始,CCG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率先强调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已累计超过16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王辉耀表示,东盟有三四千万华人华侨,这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大资产。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他提出了十点建议:加强和东盟国家的边贸,特别是和越南的边贸合作;加强跟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与东盟国家更多实行签证豁免;开放技能人才市场;加强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加强和东盟地区华人华侨网络的合作;建立一个东盟一带一路合作区域的合作联盟;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港口体系建设;加强二轨交流,发挥智库的作用。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则从宏观、战略、未来的角度,在系统性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行分析和建议。他指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方面综合排名中,顺畅型国家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良好型国家是越南、柬埔寨、老挝。
同时他表示,一带一路在空间布局上有很大缺失。首先,‘一带一路’与欧洲、美国的对接上语焉不详;其次,代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六大经济走廊缺了两块;再次,合作内容主要是互联互通、产能、装备,‘硬货’推得较为成功,但‘软的’跟不上;最后,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个高地来还缺乏深入考虑。翟崑评价说。
就此问题,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分享了与东盟各国展开商务项目的切入点。他表示,东盟区域非常复杂,各个国家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中国与整个东盟成员国有不同的贸易特点。未来在房地产、基础能源设施、医疗、旅游、 劳务、教育产业、交通、食品等领域与东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还表示,中国和东盟可以在永续发展目标的特定项目上建立合作关系。这样的共同平台,将有助于启动重新建立互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