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这样一位德国人——罗伯特·克鲁格,打算改变纱窗的世界,他发现传统塑料纱窗在透光性和透气性方面效果不佳,装上之后把美妙的风景也阻挡了。
这个固执的德国人决定做出一款透光又透气的新型纱窗,1995年,他在德国汉堡地区成立了trittecAG公司,决心这辈子这家公司只做一件事
——研发和生产出更好用的纱窗产品。
隐形即意味着高透光,高透气,核心难点在于解决光线的反射问题,因此纱线的截面形态必须满足这一要求,trittec不断尝试各种形态,最终发现圆柱形是光反射最小的形状;另一个难点是颜色,trittec试验了上百种颜色,包括常见的白色、绿色、灰色等,最终发现黑色的隐形效果最好,隔开3米之外几乎感受不到纱网的存在。
5年的试验成就了这款玻璃纤维纱窗,再加上便于清洗,很快就成了消费者的新宠。
2005年,欧美地区爆发了花粉过敏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敏性哮喘、鼻炎和皮肤病。以往有一些防花粉的纱窗产品,均采用无纺布或薄膜,花粉虽然被阻挡在户外,但是透光性和透气性依旧是老大难问题。
罗伯特·克鲁格和他的团队又用了3年时间,联合德国当地知名的纺织企业,研发出了一款防花粉的纱窗,一时间风靡欧洲,甚至远销美国。
trittec并未止步不前,克鲁格和他的团队觉得,既然都可以防花粉,有没有可能让技术再进一步,打造一款可以防更小的空气中悬浮固态颗粒物的纱窗。
为了鼓励功能性纱窗的研发团队更进一步,德国经济部出资成立项目组,trittec有机会调动前所未有的研发资源,多名国家级科学家加入团队,包括奥迪和保时捷汽车过滤系统的研发专家,欧洲无尘空间和粒子测量领域的专家等,并且邀请了德国顶尖的纺织企业加盟。
静电成为阻隔微尘的关键,微尘大多带有电荷,非负即正,让纱窗带电这个想法令研发团队兴奋不已,但实验并不简单,静电产生容易,但是要形成稳定的静电场并保持住,用一种材质很难实现,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形成——不如把纱线做成两层
研发团队锁定了一种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和食品接触类器具的材料,它作为纱线的外层,负责产生静电,当空气流通与之摩擦后,可产生强静电,依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带负电荷的微尘能被阻隔掉,带正电荷的微尘能被吸附住。
但是静电极不稳定,稍纵即逝,静电太弱则效果不佳,研发团队做出了一种高磁纤维的纱芯来增强静电效果,通过纵横交织连接在一起的纱线形成了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稳定静电场。
由于纱线外层还具有高强度,抗拉伸,柔韧,环保,抗紫外线,抗老化,低反射等特点,能对高磁纤维内芯起到保护作用,研发团队将它命名为超耐覆层,与高磁纤维的内芯组成双元纤维线。双层纱线还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做得太粗必然破坏了高透光、高透气和超隐形的原则
纱线必须尽可能的细,同时不能过于紧密,在透光、透气和隐形方面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锁定在0.15mm这个比人类头发丝更细的尺寸上,这一尺寸也比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普通纱窗的丝线细得多
0.15mm的纱线却由内外两层组合而成,产品不能走出实验室就没有任何意义,德国顶尖纺织企业的参与将这一想法付诸实现,他们利用高精密的生产设备,成功的制造出这种双层纱线,让量产成为了可能。
窗纱的纵横经纬线必须设法固定在一起,交叉点脱落会让纱线变形,静电分布失均,让清理更为困难,要兼顾环保,团队只能放弃胶水固定的方案,如果能让经纬线不借助任何粘合剂而融为一体就最好不过了。
由于使用了耐候性的材质,让高温粘结方案成为可能,160度的高温粘结,使经纬线不再只是搭接在一起,而是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黑色纱网仍然成为了保证隐形效果的第一选择,而新的外层材料哑光性,对提升窗纱的隐形效果也更有帮助,实验室里的防微尘测试非常成功,一款极致的功能性窗纱诞生了。
由于超耐覆层的功劳,使窗纱的整体寿命可达到惊人的10年以上,另一方面,也使纱窗的维护变得异常简单,用清水软布擦拭就能焕然一新。
2014年trittec防微尘窗纱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成为全球功能性窗纱的引领者,trittec研发团队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德国工匠精神、德国科技和德国工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系宝马汽车、西门子家电以外德系品质的另一典型代表。
【本文属企业供稿,仅传递信息,不代表网易家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