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研究团队介绍使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找到这些行星的过程 路透社
大公网2月24日讯 综合美联社、英国《每日邮报》、新华社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次恆星运行的七颗系外行星。而根据数据分析,它们上面很可能存在孕育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液态水。NASA署长托马斯.楚比兴因此表示,这项重大发现告诉世人,找到第二个地球已不再是能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这七颗行星围绕着次恆星TRAPPIST-1运转,类似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被称为TRAPPIST-1系,七颗行星编号由近而远依序为b至h。
七星品质均衡 三颗位于宜居带
据悉,TRAPPIST-1系是比利时列日大学天文学家米夏埃尔.吉隆领导的国际团队借助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去年,研究人员先是利用位于智利的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被归类为超冷矮星的次恆星TRAPPIST-1每隔一定时间会变暗,说明有物体在它面向地球一侧经过。科学家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到了它的三颗行星。随后,再借助斯皮策望远镜,将发现的行星数量增加到现在的七颗。
报道指,相比起太阳系中的行星,这七姐妹品质均衡、差异很小,它们都是与地球体积相近、岩石构造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确定位于与主星距离适中、因此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的宜居带,地表有液态水的机率最高。
NASA表示,这是迄今在太阳系外发现的环绕单一恆星运转、宜居带行星数量最多的一个系统。天文学家指出,这一系统可能是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
NASA:下一步研究大气层
报道指,这七颗行星与其主星TRAPPIST-1的距离都小于水星和太阳的距离,但是TRAPPIST-1与太阳不太一样,它是一颗表面温度较低的超冷矮星。超冷矮星是近年来在天文学领域的明星,更是太阳系外搜寻外星生命的热点地区。数据显示,TRAPPIST-1质量只有太阳的8%,半径为太阳的12%,表面温度不到太阳的一半,因此近距离环绕它的行星仍可能位于适居带,容许液态水存在。
尽管超冷矮星永远无法走上像太阳一样的正常恆星演化之路,但它仍可发光发热,使周围的一小块区域温度适宜。天文学家预测,超冷矮星可能拥有比普通恆星更多的类地行星。
此次发现的七颗行星彼此唇齿相依。研究人员说,它们彼此靠得太近,以至于在最初观察时以为它们在一个轨道上。因此,如果登上其中一颗,可能可以肉眼观测到其他六颗的地形构造与云系变化,彷彿天空中有六个月亮。七颗行星可能也受制于TRAPPIST-1的潮汐力,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它们的太阳;换言之,这七个世界都是一半永昼、一半永夜,因此拥有与地球迥然不同的天气形态。
接下来,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将扫描TRAPPIST-1系的四颗行星,包括已确知位于适居带的三颗,主要目标是研究它们可能以氢气为主的大气层。
图:七颗行星与TRAPPIST-1之间的位置关系 NASA
吊公众胃口 NASA擅搞大新闻
熟悉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机构科技水准高,搞大新闻的能力也很强。以寻找类地行星为例,美国航天局最近两年就多次吊起公众的胃口,比如在2015年7月宣布发现开普勒-452b并以地球大表哥相称;在2016年五月搞起星海战术─一次宣布1284颗行星的存在,其中近550颗或是类似地球的岩态行星,而九颗位于宜居带。
凭藉发现一个又一个类地行星,NASA一次又一次上头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行星科学专家郑永春认为,这是因为公众关心类地行星和外星生命的话题,这类成果的公众传播价值高。像这次的发现,我觉得科学意义并非特别重大。因为根据目前的观测,只能证明这三颗行星位于宜居带,不能证明有液态水存在,更不能推断出有生命。
但是一些科学意义非常重大的成果,可能并不能引起公众的兴趣。有些研究成果虽然科学价值不高,但公众非常感兴趣,这些话题有利于科普。郑永春认为,NASA这种营造热点事件以推动科普的做法,也值得中国科学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