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有理由被宠爱,这个星球上最大牌的国民偶像,理应享受万众爱护。只是新专辑《1989》出街时享受到的待遇,已经超越限度达到被宠坏的地步。
销量意义被夸大。《1989》到底能卖出多少张?这是过去一周欧美乐坛最关注的问题。当专业机构把预计销量数字定位到百万级时,狂欢开始了,各种记录头衔早早预备好,只等数据见光。可是,销量真的有意义吗?当今大环境里,再谈实体唱片销量就是彻底OUT。即使挂满记录标签也只能单纯展示疯狂的数字,这不再是衡量流行专辑质量甚至是歌手热度的唯一标准,销路好只证明宣传到位渠道给力以及星光够耀眼,大腕如泰勒·斯威夫特,唱片卖不到百万级才叫真意外。一个明星歌手只是做到本分就被大肆夸赞,这是被宠坏。
转型效果被过誉。跳槽纯流行乐,不仅得到无条件肯定而且被看作超越同行若干身位,大有王者独霸天下的阵势。偶像最大优势是,点滴功绩就能被放大百倍。偶像中的偶像,享受的放大效果更是翻番。所以《1989》被奉作流行精品,业界难得的旗舰式制作。可事实是,这只不过是一张平常流行专辑,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所有精力都专注在批发冠军单曲。排行榜刷数据,若配搭同样豪华制作班底,当下任一位明星歌手都可以做到。被追捧的精品实则是安于平庸的媚俗,相比曾经新鲜乡村味,这反倒是退步。一个特色歌手为流行不惜放弃标志性特点,却仍被无端吹捧,这是被宠坏。
成熟度被高估。只是曲风转流行就被当作艺人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这是一厢情愿的赞美还是有悖实际的臆断。24岁的确进入成熟期,但《1989》展现的非但不成熟甚至比过往更幼稚。抱着吉他唱乡村流行时像是唱青春期的成年人,甩开吉他彻底唱流行则变成唱成年期的年轻人,进入流行档后,泰勒反倒更容易显出稚嫩。即使整张专辑极力营造复古怀旧氛围,热门主打歌也轻易就能背叛主人的意图。这不是最成熟,只是最流行。只因是大明星就把不相干的美名赠与她,这也是被宠坏。
享受溺爱太久容易迷失方向,《1989》就祭出了至今最莫名其妙的泰勒·斯威夫特。主打单曲《Shake It Off》以复刻艾薇儿(Avril Lavigne)的架势展出新款小天后,她带火药味,挑衅指数颇高的歌词万万不像出自乖巧的公众明星之口。她还迷恋粗糙,早就是玉女万人迷却还在扮郁郁不得志状,不真实也没有说服力。随后跟进的《Welcome To New York》则转向仿制麦莉·塞勒斯(Miley Cyrus),丝毫听不出泰勒式唱腔,其中傻气歌词更是有损多年修炼成的才女名号。主流流行版泰勒的诉求就是,一头扎进流行歌手堆里,与她们同伍跟她们血拼。或许能证明比同行优秀,但身价不幸受损。准天后歌手,她存在的最大意义应是坚持自有特色,以专有的方式成功,而不是证明别人的方式很正确。同样是行业里的大佬级,iPhone就从不屑于跟山寨机比功能。
单纯从销量和流行度来评判《1989》只能展示对泰勒·斯威夫特的过度宠爱。对于一位最有机会缔造真正传世经典的偶像,需要更高标杆要求。她的标准应该是前辈杰克逊(Michael Jackson)、麦当娜(Madonna),而不是艾薇儿、麦莉·塞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