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产业正站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刻,过去多年商业模式创新所累积的资本与实力,将有机会成为下一次转型的坚实基础。但科技产业已被重新定义,硬科技创新和互联网创新引擎的融合,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产业落地之间将凝聚为一股合力,成为驱动中国科技产业向前发展的新动力。
图丨米磊博士(来源:DeepTech)
由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 CEO 米磊博士于 2010 年率先提出“硬科技”理念,已经迅速地融入了新一轮技术落地和产业突破的大环境里,成为继移动互联网创新之后的最新一股创新浪潮。米磊博士认为,所谓 “硬科技”就是“物理世界的创新,不是虚拟世界的创新,是科技创新,不是模式创新。
在科技媒体圈内,DeepTech 被贴上最多的标签之一,就是“硬科技”。
12 月 28 日,DeepTech 联合中科创星在北京召开“变局·洞见——2019 年硬科技战略发布会”。“硬科技第一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 CEO 米磊博士与 DeepTech 团队一起,携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长王冰等重磅嘉宾,以及产业界、学术界、资本圈和媒体界的朋友共同探讨和见证了硬科技生态的落地。
发布会上,即将于 1 月 11 日上映的中国创业纪实电影《燃点》片花引发现场观众对今年创业环境的思考,该片导演关琇亦莅临现场致辞。
今年的寒冬格外寒冷,硬科技的火苗却已燃起。在现场,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长王冰强调了当下“变局”所蕴含的机会和挑战。他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局是整个全球体系发生变化,新的变局中,中国要引领变局,离不开硬科技的发展。
图丨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长王冰(来源:DeepTech)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 CEO 米磊博士则在其《硬科技改变世界》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对中国来说,今天互联网红利的下滑本质上是人口红利下滑,以及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今年我们已经很明显看到上一轮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下一步一定是创新红利,未来中国一定要靠科学家红利,工程师红利。”
图丨米磊眼中的硬科技“八路军”(来源:DeeTech)
DeepTech 首席内容官陈慧玲则用“引领、基石、创新、经济” 4 个关键字定义了 DeepTech 所关注的硬科技。
她认为,在定义上,硬科技指的是那些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产生的技术产品、设备和系统,其底层是科学研究支撑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普遍具备以下四点:
1. 引领性。具有带动力和衍生力,能带动整个创新链的产品开发、产业化的关键技术; 能推动一国产业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共性的使能技术;能够推动世界进步、引领人类生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技术。如微电子、纳米、光电等技术;
2. 基石性。可以在多个产业广泛应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起着基础支撑和关键作用的技术,是总书记讲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性瓶颈技术。如通信技术中的芯片、航空技术的发动机;
3. 创新性。经过长期研发、持续积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创技术,也可指某细微领域形成的突破性、颠覆性技术 ;
4. 经济性。以上任一特性的技术,最终都要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属于硬科技。无论是有形的产品或是无形的软件、系统等,都要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基础,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 智能制造等领域,而硬科技生态指的就是以硬科技精神为基础所生成的生态体系。
可喜的是,中国硬科技的生态体系已经初现端倪。在会议的讨论环节,清华大学教授朱军、国科天迅董事长房亮、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中科创星合伙人王成分别从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的角度,对如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硬科技生态系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硬科技创新未来可期。
(来源:DeepTech)
在硬科技生态中,硬科技媒体的参与也不容或缺,但传统意义上围绕投资和创业打转的报道逻辑已经不再适用,新的“生产关系”需要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方法。举例而言,就内容团队本身而言需要很强的科学和技术背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现代版的创始主编 Jason Pontin 曾表示,要将一个文科生培养成一个杰出的科技记者可能需要几年,但将理工背景的人训练成优秀的技术记者只需要几个月就够了。
毫无疑问,DeepTech 在过去两年做了非常多的准备,无论从团队还是流程和方法上,都积累非常多的经验,也得到了诸多业内关键人物的认可,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陈永正就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谈变局,有变局就需要有洞见,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 DeepTech 这样的媒体,将外面最新的资讯和人才带进来,与中国的机会、资金和创业者结合,这在寒冬之后的 2019 年里,对 DeepTech 来说会是非常好的方向。”
图丨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董事长陈永正(来源:DeepTech)
值得一提的是,DeepTech 是国内公司在全球硬科技内容 IP 版权领域比较领先的,除了目前已经在运营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明年将有至少 7 大 IP 将在国内落地,涵盖 AI、生物医疗、区块链等领域,这也为 DeepTech 打造全领域硬科技内容矩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eepTech 也在会上发布了新的媒体和产业战略,定位于中国领先的全新硬科技内容平台,从生态战略到媒体战略,向各位关心 DeepTech 发展的朋友汇报 DeepTech 取得的最新成就,以及将站在怎样的新起点上打造未来。
据陈序介绍,在即将到来的 2019 年,中国科技圈不但能在 1 月有机会参与到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EmTech China、“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榜单的头脑风暴中,3 月在上海举办的 DeepTech 生命科学论坛,还将在 4 月见证“50 家最聪明公司榜单”首次落地中国等等。
图丨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序(来源:DeepTech)
DeepTech 创始人周尔方认为,科技,包含科学和技术两大层面,但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科技媒体,都是轻商业或者重商业,和科学技术关系不大。这是因为最早的这批科技媒体并没有科技基因,只是财经媒体的一种变体,聚焦互联网产业、投资和创业,关于技术本身的报道和评论极少。而 DeepTech 自诞生起就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从科学到科技,然后从科技到产业的媒体。DeepTech 深科技(5.66 -0.35%,诊股)独家运营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
接下来,DeepTech 将重点关注 3-5 年内极具产业化潜力的硬科技。3-5 年,这是我们所认为一个新型科技酝酿的过程,从实验室到科技到产业,尤其在铺天盖地的投融资报道中,实验室是其实是这个链条上聚光灯最少的环节。
周尔方举了一个例子,"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TR10)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发布的三大榜单之一,评选出全球每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在 2013 年 1 月的榜单中,出现了 Deep Learning,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深度学习”。当时这个技术在国内还鲜有人知,只存在于外网的论文中。《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开始成篇报道这项技术,预测它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商业化爆发,周尔方把这形容为“前瞻性的预测。”
不单单是新闻报道,作为一家硬科技产业内容服务商,通过运营或孵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科技媒体品牌,已然搭建起了一个链接产业界、学术界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希望能够从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定义技术,去推动技术、产业和社会的发展。
(来源:DeepTech)
DeepTech 已经推出的鸿绎智库就是其中一款典型产品。在 2018 年 6 月于北京举行的 DeepTech2018 大会上,DeepTech 正式宣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携手共同发起成立“鸿绎智库——新兴科技智库平台”,此一平台将成为全新形态的、连接科研能力与产业能量的新兴科技创新驱动力量,打开科技人才和产业资源的通路,建构数据科学驱动的线上科研服务平台,也将成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加速布局新兴科技、连接科学研究、参与科技创新、带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
“我们依托 DeepTech 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媒体矩阵与富士康强大的产业资源,致力成为‘硬科技商业落地’第一推手。目前,鸿绎智库已吸引数百位科创专家加入,这一数字将在明年底达到上千位”,陈慧玲说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鸿绎智库目前正在推出“演绎 InSite ”—— 中国首个青年科学家剧院式演讲栏目。
对于这个栏目连接起中国科学家与中国公众的作用,陈慧玲说:“演绎 InSite不仅仅是一个剧院式演讲沙龙,我们所有听众都能成为未来的科技洞见者,他们未必能成为科学家,但他们能和科学家一样成为看到未来的人。当科学家走在未来前沿,如果身后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一样的风景,他们也将给科学家带来更多的支持。演绎 InSite 就是要聚合前沿势能传递众,打造未来洞见者,而洞见者不应该只是少数人,当这个社会、这个生态中有更多的洞见者,那么打造硬科技生态将会离我们更近一些。”
图| DeepTech联合创始人陈禺杉(来源:DeepTech)
从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科技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绝对护城河。
这些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被称为硬科技,它们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当然,每个新兴技术的成熟期不同,有些技术 10 年甚至 20 年都无法落地,但是 3-5 年足够筛选出一批可以进行商业化落地的技术。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落地速度正在加快。近几年一直热议的基因编辑技术,从第一篇轰动全世界的论文开始,到真正进入产业,也不过三年时间。
随之而来的是,科技媒体发展的土壤也日渐成熟。“从人工智能开始,接着是区块链、生物医疗、基因检测,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这么快速地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七八个技术在同时发展。我们为什么现在去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时代变了,历史上从来没有新兴科技,可以在这种程度上改变中国整个社会、产业、商业,从来没有”,周尔方表示。
展望未来,周尔方表示:“顺应时势,专注于硬科技的内容服务头部机构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必将涌现,我相信,DeepTech 将成为其中的引领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