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刚结束,关于高考的话题又一次活跃于各大媒体首页,中央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三十多年,产生了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此外,中央教科院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知识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知识教育没有正相关关系。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填充式的应试教育使得升学压力激增,学生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缺少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自然创新能力也就缺失了。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创新能力的缺失呢?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赵悦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创新能力的缺失在于缺乏对自我需求的认知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表示:聊起高考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很多人批评高考,批评教育,甚至说我们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培养出来的都是高分低能的人等等。甚至有人说,你看就连高考状元也没什么突出的成就,这样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
出现这样多的声音,其实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一、认为“高考状元等于职场状元”
这种想法忽略了职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年龄段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都是不同的。
大多数的高中生并不用为了生计发愁,压力通常来源于学业,同学关系和家庭关系。
而当步入职场,压力就一下子翻了倍,生计压力、职场压力、同事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一下子成倍的压下来,加上自我认识的探索带来的彷徨。让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频频受挫。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缺乏对自我需求的认知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看似这些需求逐渐递增,某一层面满足后另一层的需要才会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五个需求其实是交织出现的,也会出现某种需求不被满足,而寻求补偿的行为。
比如:我们常会听到很多人说的一句话,叫穷怕了。
这部分人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对幼时贫困的补偿。
而对于自我的探究越深,了解越深的人,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所在,不会被补偿行为所左右,去寻求真正自己的使命。
高考教育给予的是平等的机会,未来成就要看情感教育。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说: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在素质教育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是给予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唯一平等的机会,因为在高考中无论你出身如何、长相如何、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就有机会上大学,长见识,过更好的生活。
而未来的成就如何?则要看这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情感教育是如何去做的。
比如,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是孩子叛逆,所以管教不来,只能通过争吵来教育,用父母的权威来压迫孩子屈从,却并不知道青春期是孩子对于自己内在的探索阶段,恰恰是孩子建立自信的最好阶段。
比如:孩子沉默寡言,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内向,却看不到自己陪伴孩子太少,缺少沟通,或者相互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导致孩子根本不想沟通。
这样的家庭环境培育下的孩子,会在“关系”上出现很多的问题。
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心自恰,以及能否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和伴侣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在情感中的幸福程度。
和同事的关系,决定了在职场上沟通是否顺利,工作是否能更快的推进。
好的高考成绩,也许是摆脱贫困最容易的出路,但一个人未来幸福的出路却是只能由情感关系的成长来补足。
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收获真正的幸福,找到自己的使命,而这一切离不开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重视。